京東物流的一體化供應鏈

為解決與阿里巴巴的競爭,京東於2007年自建物流體系,一開始是內部物流部門,但一直虧錢,到2017年劉強東把它獨立升級為京東物流公司,但2018年還是虧,全年虧損達23億人民幣,此時,劉強東自己研究,虧損原因就是外部單量太少,內部成本太高。

於是劉強東射出三把箭:

1.對齊其他快遞公司物流士的底薪及獎金,以前發太高了。

2.京東物流士要開始主動承攬快遞業務

3.尋求其他外部業務增量

這三年下來,京東外部客戶從2018的20%提昇到45%,貢獻超過300億人民幣的營收。

而這三把箭,前兩個貢獻其實很有限,而是第三把箭的:尋求其他外部業務增量。

也就是這次香港上市公開說明書,出現了122次關鍵詞的"一體化供應鏈",那麼什麼是一體化供應鏈呢?讓他這次IPO用350億美元的目標來估值。

在解釋一體化供應鏈之前,先來理解傳統物流業的模式:

物流業有很多不同的打法,比如自建整個快遞網絡,比如用快遞櫃,比如用加盟……但所有的業務環節拆下來,可以抽象成四個環節:收、倉、運、配。也就是起點攬收、倉儲分發、幹線運輸、末端配送。

京東物流先展開的是倉配一體化,其實就是一種寄倉模式:企業端客戶把貨物預先存放在京東的倉庫,然後消費端的用戶下單,比如買一台筆電,京東就從自己的倉庫直接發貨運輸到末端的站點,再由司機直接配送給消費者。等於說,本來是四個環節收、倉、運、配,京東把收和倉給集成起來了,縮減了一個環節。

這跟以往的物流最大的不同,就是少了"收貨"這個環節,比如說你在實體門市看中了一台按摩椅,跟店家訂下並留地址,傳統物流作業就是先到店家門市收貨,然後載到消費者家中,而萬一店家門市沒貨,那麼就要從工廠先出貨到店家,店家再到消費者。

而倉配快遞就是工廠把貨生產好,直接寄在京東倉庫,店家門市接到訂單後,只要門市給京東倉庫發訂單訊息,京東倉庫也就配送給消費者。

倉配快遞這種模式不局限於實體門市,電商也可以用,這樣庫存全部集中,也不用到處去調貨。

這在台灣早己有人做,但優勢不明顯,原因是南北只有400公里的台灣,但放在幅員遼濶的大陸,這優勢就明顯了,京東在全中國建了900多個倉庫,在北上廣深這樣的超一線城市買京東物流配送的東西,只要上午11點之前下單,你可能當天就能收到貨。

2018年開始,京東把從前面的寄倉模式擴展成"一體化供應鏈"。

什麼是"一體化供應鏈"呢?簡單來說,就是把供應鏈物流和消費端資訊流整合起來。

京東實際執行是以他自己的電商流量,扮演最大的採購主,要貨物寄倉,然後針對這些產品,要上游的零配件物流也交給他代管,因為他知道賣了多少、庫存剩多少、零配件剩多少,然後提供客戶零配件的採購量及生產量,替客戶的進銷存做到最即時。

而如果客戶庫存太多,京東也會系統化的分配電商流量,幫客戶銷庫存。

因此,客戶把供應鏈物流、產品倉儲全部委託給京東物流,而工廠只要專心製造生產。

京東可以做到"一體化供應鏈",最主要得力於兩個點:

1.夠多、夠大的倉儲點:他在全中國有900多個倉庫,順豐的倉儲規模只有他的1/4。

2.智能倉儲系統:名聞於物流業的亞洲一號物流園區,即是京東首個全程智慧倉,物流中心主體由收貨、存儲、包裝、訂單揀選四個作業系統組成,其中90%以上己實現自動化。其中自動分揀系統,可以每小時處理2萬件以上,而且準確率高達99.99%。據說,京東在上海的一個自動化倉,旺季的時候,每天可以處理130萬筆訂單。

而這900多個倉庫,現在就是京東物流的競爭門檻,也因此,市場上有一種觀點:京東物流才是京東電商的核心競爭力。

反觀台灣的電商,在倉庫著墨多過物流,如果本身不轉換以物流來思維,遲早是要被淘汰的。

===============

工商服務

快樂蘋果乾

口感像棉花糖一樣的蘋果乾,去皮卻保留了蘋果的香氣,軟綿好吃,甜甜的又有嚼勁,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快樂芭樂乾

一打開就聞到新鮮的芭樂香氣,一咬下去清新芭樂的香氣在口中綻放,在口中停留了很久,配上搖滾麻辣粉真是一個很棒的組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帶媽媽去旅行

印象南非05--小朋友的寒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