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3的文章

覺知,是修行的開始

圖片
當我們開始做早課或打坐時,常常會遇到一些阻礙,如昏沉、打瞌睡、坐不住、心一直往外飄、想著之前的事或等等要處理的事,甚至引起貪、嗔心,或懷疑這樣做有效嗎? 這些阻礙,在佛教中稱為五蓋,即貪、嗔、昏沉、掉舉、疑。五蓋就像一道道關卡,阻擋著我們前進的道路。 初學者通常都會遇到五蓋的困擾,有些人覺得自己沒慧根、坐不住,就直接放棄了後面的修行;有些人拼命地壓制五蓋,結果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 這些都是不正確的修行方式。真正的修行,應該是承認五蓋的存在,觀看它們存在,再想想看怎麼去對治五蓋。 對治五蓋需要時間和精力,我們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只有堅持修行,才能逐漸克服五蓋,取得修行的進步。 而覺知,是修行的開始。 當我們能夠覺知到五蓋的存在,並開始對治它們時,我們的修行就會走上正軌。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在修行前,做好準備:確保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並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 如果覺得疲倦,就起來經行,經行無效,就直接睡15分鐘(一柱香),再起來做功課,如果還是昏沉、掉舉,那麼就懺悔吧!尤其是大禮拜懺悔。 **在修行中,保持正念:注意自己的身心狀態,不要讓五蓋帶走你的注意力。 **在修行後,檢討自己的表現: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並在下一次修行中加以改進。 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幫助你在修行中取得進步。 另外,提供經典記載如何對治五蓋的方法,這是進階版,未來阿含經也會提到,這裏先跟大家分享: 對治貪欲:不淨觀,觀察身體的醜陋,從而減少對五欲的貪愛。 對治嗔恚:慈悲觀,練習對所有眾生生起慈悲心,從而減少嗔恨心。 對治昏沉:精進觀,觀察身體的能量,從而增加精進心,避免昏沉。 對治掉舉:數息觀,專注於呼吸,從而減少掉舉心。 對治疑:信心,相信佛法、法師和自己的修行,從而減少疑心。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1)

圖片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 舍利子的大哉問: 為什麼菩薩想要在一切法等一覺一切相,必須學般若波羅蜜多? 菩薩應以 無住而為方便 安住在般若波羅蜜多 這是因為所住、能住不可得故 無住指的是圓滿六度般若 安住的方法則是37道品 這裏的無住是指無住心,沒有非得怎麼樣不可,而是以智慧來應對所有的事 "而為方便"方便指的是行事應對。 無捨而為方便 圓滿布施波羅蜜多 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故 這裏的無捨是什麼意思? "圓滿布施"波羅蜜多" 是指用波羅蜜多來圓滿佈施嗎? 也就是用智慧來圓滿布施 或是很圓滿的去佈施波羅蜜多? 無護而為方便 圓滿淨戒波羅蜜多 犯、無犯相不可得故 無取而為方便 圓滿安忍波羅蜜多 動、不動相不可得故 無勤而為方便 圓滿精進波羅蜜多 身心勤、怠不可得故 無思而為方便 圓滿靜慮波羅蜜多 有味、無味不可得故 無著而為方便 圓滿般若波羅蜜多 諸法性、相不可得故 六度般若 無住—安住般若波羅蜜多 無捨:布施 無護:淨戒 無取:安忍 無勤:精進 無思:靜慮 無著:般若 常見的六度指的是:持戒、布施、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不同的翻譯名詞,容易引起不同的意相聯想,例如大般若經說安忍,一般則說忍辱,容易聯想到被別人侮辱 安住般若波羅蜜多 以無所得而為方便 應圓滿37道品 空解脫門 無相解脫門 無願解脫門 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九想、十隨念、十想、十一智 有尋有伺三摩地 無尋唯伺三摩地 無尋無伺三摩地 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不淨處觀、遍滿處觀、一切智智及奢摩他(止)、毘鉢舍那(觀) 四攝事、四勝住、三明、五眼、六神通、六波羅蜜多 七聖財、八大士覺、九有情居智、陀羅尼門、三摩地門 十地、十行、十忍、二十增上意樂 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 無忘失法、恒住捨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相微妙智 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及餘無量無邊佛法 什麼狀況下應該去學般若波羅蜜多? 欲疾證得 一切智智 欲疾圓滿 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一切有情心行相智、一切相微妙智 欲拔 一切煩惱習氣 欲入 菩薩正性離生 欲超 聲聞及獨覺地 欲住 菩薩不退轉地 欲得 六種捷速神通 欲知 一切有情心行所趣差別 欲勝 一切聲聞、獨覺智慧作用 欲得 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 欲以一念隨喜俱心,超過一切聲聞獨覺 所有布施 所有淨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