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作菜

 想於現世得究竟智,或者至少阿那含果,世尊在中阿含長壽王品郁伽支羅經第五(76),向一位比丘開示學習方法:

首先是四念處的學習,而四念處是一棒接一棒的學習:身、受、心、法

學習內容則是

1.觀內法如法

2.觀外法如法

3.觀內外法如法

態度是:行極精勤

方法是: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

要做到去時、來時當善修習,住時、坐時、臥時、眠時、覺時、眠覺時亦當修習。意即時時刻刻都在四念處的觀察中


學習階段

有覺有觀定,無覺少觀定,無覺無觀定

學習成果的檢定是:

喜共俱定

樂共俱定

定共俱定

捨共俱定


世尊說:

若汝修習此定極善修者,

汝於二果必得其一,

或於現世得究竟智,

或復有餘得阿那含。


心得:修行與作菜

學習階段及學習成果很容易想到七覺支,其實是一種學習階段,就像烹飪作菜,一開始看著食譜,一步一步的照表操課,多少調味料、多久時間,都計算得精準,這時就是有覺有觀。

而第二次、第三次...,隨著作菜的經驗慢慢豐富,漸漸的不用一直盯著食譜來做菜,偶爾忘了步驟或者調味品時,再翻翻食譜,這就是無覺少觀定。

最後,這道菜熟練後,上爐台就開始切、開始炒,對於步驟順序、調味料的拿揑,完全了然於胸,此時就是無覺無觀。

而對於後面的喜、樂、定、捨的學習成果檢定,一樣用作菜做為譬諭。

剛開始學作菜,成功炒好第一盤菜,那種成就感簡直爆棚,這就是喜。

然後,隨著第二次、第三次...慢慢的作菜經驗豐富後,會有成就感,但不會爆棚,而是自信充足的快樂。

對於定與捨,則是以作菜為職責或工作後的態度,每次作菜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總是會有各種突然狀況,鹽少了、菜少了...等等,而定就是不會為這些突然狀況而打亂了節奏,仍然可以平心靜心的把菜做好,更不會因此而起各種情緒、破口大罵...等,這就是捨。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則是成為一位廚師到開餐館的過程。

在職場上,總有波折,以餐館來說,從廚師間的相處、前場經理、到菜販、供應商,多多少少總有意見不同時候。而開餐館總有奧客,此時要修的是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用烹飪作菜--從廚師到開餐館,來譬諭修行過程,或許不是那麼恰當,只是要還原:修行在生活中的經驗,可以感知、可以理解,進而可以掌握,而不是一直在玄之又玄的文字中打滾,忘了修行的本意,希望大家能早登彼岸。

參考經文:

中阿含經卷第十八

(七六)長壽王品郁伽支羅經第五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帶媽媽去旅行

印象南非05--小朋友的寒暑假